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源佛教网

搜索
查看: 432|回复: 0

对照判断一下,自己的“慈悲心”有多高

[复制链接]

1847

主题

1914

帖子

67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83
发表于 2021-11-9 06: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还微笑的花朵
明天可能就会枯萎
我们愿留贮的一切,诱一诱人就飞
生命中总有一天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告别会有无人相伴的时光面对无常的种种变化
届时毫无准备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以是因缘,本寺为大家分享《八堂生活必修课》
这一期我们来分享“何为慈悲”
何为慈悲
■ 慈悲,是一体同观,难舍难分汉传佛教典籍中,较早出现“慈悲”一词,是隋朝闍那崛多等译的《起世经》卷八所载:
诸比丘!我于尔时,为大天主王,领三十三天,自在治化,受胜福报,犹能怜愍一切众生,为其寿命而作利益,起慈悲心。汝等比丘,以信舍家,应当利益一切众生。
——《大正藏》卷一,第351页上
这里,佛陀为比丘开示,所谓慈悲,与心相连,作用于怜悯众生和利益众生。换句话说,对慈悲的体认,主体是自己内在的发心,对象是对众生的救拔。缺一不可。基于此,对于慈悲最基础的定义是: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快乐和离苦,都是解脱的真切感受。前者是让众生内心欢喜,是超越物质欲求的、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后者是让众生生起信心,是周遭解绑之后的、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佛菩萨的慈悲,是通过愿力展现的,是以众生苦为己苦的共情,也是以众生得解脱为自己解脱的前提,所以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慈悲,是无怨无悔,无差无别《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既然是无量,那就应该多一些维度体会慈悲这件事;既然慈悲是一种感受,那就应该赋予这种感受持久性。比如,问问自己,你的慈悲,是稳定的,还是波动的。当我们看到一条被车子碾压后奄奄一息的小狗,一时恻隐,会感觉到“它太可怜,我应该救它”;而某一天,换一个场景,当我们看到邻居家的狗被宠坏了不听话乱咬人,我们心中又会充斥着对这只“畜生”的憎恶。再比如,问问自己,你的慈悲,是有条件的,还是无差别的。如果我们将慈悲视为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或是一种有所得的付出,那慈悲的精神便大打折扣。此时,要注意观察:你所谓的慈悲,是否会随着环境、对象和内心喜好而改变,如果是,此时的慈悲,至少不称为无量。当我们试着说服自己“应该心软,应该原谅”的时候,注意我们对自己的训练,应该是:让自己保持相对稳定的、没有分别心的、无私奉献的感受,并且在不同的对境上都需要有这样的觉知,而非因人、因地,就反复和退失菩萨度众生,有一个词叫“等无差别”,在菩萨眼里,十恶不赦和万众敬仰,一样等视,一样度化。为什么无分别?因为缘起是绝对平等的。生死轮回面前,大家的苦,都相差无多,出离解脱之下,你我的乐,都曾无染。■ 慈悲,是无我的终极完成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载,慈悲有三种:1、生缘慈悲,也就是观一切众生犹如子,予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2、法缘慈悲,指证悟诸法无我所起之慈悲。二乘和初地以上菩萨的慈悲。3、无缘慈悲,是因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的慈悲,此是佛所独具,称为大慈大悲。这里其实不是为了将慈悲分等级,而是让你我应看到,对于解脱这件事,慈悲和无我是同等概念的。一位居士曾和我诉苦说,四年前,他曾因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知,误会了一个人,也用很残忍的话语,深深伤害了这个人。当他后来发现,对方曾背后默默牺牲了很多,辛苦了很多的时候,一切早已无法挽回。伤害一旦形成,就如花瓶上的裂痕,难以复原;面对他的无可奈何,和再也不可能偿还的亏欠,我送他一句话:当你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自私和狭隘,才能逐渐看清到别人的艰辛和不易。《华严经 · 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菩萨智慧华果。”心中装下众生,就是装下了慈悲,心中只有众生,也就是菩萨精神。当一个人持续装着一个“我”的时候,是不可能再装下“慈悲”的。换言之,当你逐渐认清自己、放低自己、去除我执的时候,或许,才是慈悲这颗种子真正开始发芽的时候。愿你我此生,无恨亦无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