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源佛教网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1

大年初一 | 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愿您笑口常开,得大自在

[复制链接]

1847

主题

1914

帖子

67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83
发表于 2022-2-2 07: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但对佛教徒来说,还有另一层深意。这一天,恰是当来下生弥勒菩萨的圣诞日!
弥勒菩萨的由来
弥勒原是梵语音译,意译“慈氏”,又名为“阿逸多菩萨”,全名的意思是“慈无能胜”,意谓慈悲之心无有能胜其者,故弥勒号曰“大慈”,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合称“五大菩萨”。
弥勒菩萨现居兜率陀天内院,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年)之后降世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为贤劫千佛第五位。
佛教有三世佛之说,又分横三世佛、竖三世佛。竖三世佛,即过去世迦叶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与未来世弥勒佛。佛经记载,弥勒菩萨从佛受记,将继承释迦牟尼之佛位,为未来佛。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之中,弥勒菩萨造型往往分为两种,多数寺院都作笑口常开之像,此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又叫布袋和尚,相传他是弥勒菩萨化身,因此后人塑像供奉。
此外尚有一些寺院塑天冠弥勒像,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的形象:一面二臂,面带微笑,发髻高束,头戴宝冠,耳戴珍宝耳环,项戴珍宝项链、珍宝璎珞,身披轻柔天衣。右手执莲花,左手拈无忧花,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
弥勒菩萨的化身

很多人以为,布袋和尚只是民间创作的艺术形象,并非确有此人。实际在历史上,不只真有其人,他还收获了众多粉丝。
甚至在他圆寂一百多年后(1098年),宋哲宗——宋朝的第七个皇帝,在有限的25岁生命里,居然还抽出时间,追着给他赐号“定应大师”。可见,布袋和尚的影响力,超越了时空。
据《宗教词典》记载:“布袋和尚,五代后梁僧人”。
《宋高僧传》最早记载他的生平,说他“言语无恒,寝卧随处”。最奇的是,他躺卧雪中,却片雪不沾。
没人知道他从何处而来。传说有一天,明州(今宁波)奉化的龙溪上漂来了一捆柴,柴上躺着一个大胖小子,圆头大耳,对人咪咪发笑,简直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大伙儿果断给他抱上岸,取名“契此”,由于长在长汀村,又号“长汀子”。
后来他就在奉化岳林寺出家。
当时,明州评事(工作性质类似调研员)蒋宗霸与契此交往很深,拜他为师,还跟着他云游过三年。有一天两人在溪中洗澡,宗霸看见契此背上竟长有四只眼睛。
按照佛教戒律,不可随意显现神通或示现特殊身份,要么你就装疯卖傻,比如我们熟知的济公;要么就得等到临终才可道出真相,比如寒山拾得。而布袋和尚是两者兼之。
后梁祯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在岳林寺东廊的盘石上,即将辞世的布袋和尚终于透露本地风光,说偈道: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别州看见和尚仍背着布袋到处走,于是世人竞相描绘他的图像供奉在家中。
现知最早的布袋和尚像是在杭州西湖石窟造像之中的南宋阶段的布袋弥勒佛,江西赣州有通天岩石窟,其中也有着布袋和尚的雕像。
“大肚能容,笑口常开”逐渐成为佛教人生观最重要的写照。弥勒佛从造型到观念都民间化世俗化了,成为中国人心中最为熟知又极为亲切的佛像。
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菩萨给我们的启示

佛陀教导我们,如何在纷扰世事中调服自心。在经历委屈刁难时,那些三番五次席卷而来的“意难平”,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一次次伤害到自己。能够将对于他人的“使气斗狠”,转换为自己内心的“柔和平静”,也是经历波折后的一种成长。
以慈悲之心待人
弥勒菩萨,以修慈悲心闻名,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华严经》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以慈悲之心待人,欢喜自然多一分。”
人与人相处时,要用心去体悟佛所示现给我们的慈悲与亲切,在日用寻常中用心去做,一定会与人融洽无隔阂,彼此亲切无间,成就“语默动静无非教化,穿衣吃饭皆具慈悲”的境界。
以忍辱之姿处世
弥勒偈语中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若遇不平,不必斤斤计较,以牙还牙,不如问路白云头,一笑置之。以忍辱之姿处世,可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
世间上什么力量最大 ? 忍辱的力量最大。佛陀说:“修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讥讽,毁谤,恶骂如饮甘露者,不名为有力修道人。”刀枪拳头,会使人畏惧,不能使人佩服,唯有忍辱才能化坚强为力量。
忍辱为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可化解世间一切暴戾之气。若遇逆境应忍辱,面临考验切勿冲动,智慧自得增长。
以宽容之心对人
弥勒菩萨诗偈云: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诗偈以弥勒布袋能容万物作比喻,很多时候,对人宽容也就是给自己以方便。
宽容让人心静。如能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己对人,以一份豁达的心境对人对事,就能够除去很多烦恼,保持一颗宁静的心。那些无关大局之事,没必要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只有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气魄,才能够束缚住自己内心不安分的念头,平心静气,怡然自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7

主题

1914

帖子

67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8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 07: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乐观之态应事

弥勒菩萨曾经作过一首《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无资无产,一只化缘布袋行走人间,何等潇洒何等乐观!应对事事,人乐观了,才会过得欢乐自在。



乐观者,在困难中总能看到机会,找到出路;而悲观者,却在机会中只看到苦难,所以走不出来。乐观,能使你展开理想的双翅飞向蓝天;而悲观,却让你萎靡不振,坠跌谷底。



做一个乐观者吧,让你的心中开出最美的花,让它将你的人生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布袋和尚偈语,彰显菩萨大智慧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对于人世这么多的是非恩怨,布袋和尚不去计较分别,因为他已经将世事看得很淡了。所以有爱时不洋洋自得,恨来时亦坦然处之。时刻以平常心来对待,是非憎爱自然也无法左右自己了。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白干了,
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首诗偈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心无烦恼的人,就应当学会少欲知足,一切随缘。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我们应当学会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伤害我们的人。如果我们都能以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来对待伤害,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而且还能够使你生活得平静安乐,无忧无恼。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偈实写插秧,虚写禅者的修持。诗人将插秧这一平常的劳动来比喻为修道,认为人若能达到心底清净,没有污染,修道者的内心就会像插秧时见到的水中天一样清净明澈,这时人就回归到了本来面目,得大自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作为劳动,插秧的后退其实是在前进。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学会宽容别人,凡事退让一步为高。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





世人每天忙忙碌碌不过是在追名逐利,其实名利是一个陷人坑,一个人一旦被名利所束缚,便永远难于从这个陷人坑中走出来。这样的人永远也活不出生活的乐趣。因为名利容易滋长一个人的贪心,人有了贪心就会造作恶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一旦人能够觉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不会再迷惑颠倒了。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菩萨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菩萨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