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源佛教网

搜索
查看: 404|回复: 0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复制链接]

1847

主题

1914

帖子

67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83
发表于 2021-1-14 06: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似乎毫不相关。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佛教自两千多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浸润碰撞,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佛教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多日常习语皆来自佛教文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现代日常用语多出于佛教经典,以下为例:
想入非非

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如端木蕻良《曹雪芹》十九:“霑儿就爱想入非非,不理他也就没事了。”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四天中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又名“有顶天”。《楞严经》说:“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另据《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说,此天据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但也并非暗昧无想,而是还有“细想”,故称“非想非非想天”。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殿,即佛殿。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引申为有事才来。
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现身说法

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
三生有幸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故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出自《涅盘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愁眉苦脸

“愁眉”是古代一种化妆术。“苦脸”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个苦海,并称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字头,两眼与鼻子合成中间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苦”字。
差别

在佛学上,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差别”指事物的差异、不同,针对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境界。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
执着

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佛教认为,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的“我执”和“法执”。“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法执”就是固执外境实有,从而产生种种虚妄分别的“法见”。
心心相印

心者,佛心;印者,契合、符合。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现指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婆心

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老婆禅”。今演为“苦口婆心”。
伸手不见五指

我们现在用来形容光线暗。其实,它本是佛教用语,出于《续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这句禅语的意思是:悟道的人见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
天花乱坠

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天上纷纷落下花来。现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面壁

佛教用语,指面对墙壁默望静修。
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