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 ,音译作羯磨,是“行为”、“行动”、“运动”或“造作”的意思。
它包括各种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
佛教把我们身体、语言、思想的行为、造作,称为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为三业。
由身口意所造的业,可以决定人生的苦乐祸福。因为业既然是一种行为,这个行为无论善恶,都会产生一种力量,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
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为,展转相生,就形成了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
这些善恶业力,平时就像种子般埋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一旦种子遇缘,便起现行,起了现行,自然果报分明。
因恶业而受罪者,称为罪业,罪业报生三恶趣;因善业而得福者,称为福业,福业报生人天。
这就好像一个人犯了重罪,就得入监狱受刑罚,想不去都不行;做了善事功德,就会获得善名美誉,即使想推辞都推不掉。
业力就是有“不愿生,强迫生;不愿死,强迫死”的力量,不但到人间来受生是行为业力的影响,就是到了业缘终了要死的时候,即使不想死,也由不得自己。
这种行为的业力,维系了三世生命,在无限的时空里生生循环不息,于是便产生了三世因果的“轮回”说,而这个轮回的主宰者,便是我们所造的业力。
所以佛教主张:人的祸福是由自身业力所造,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这个“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便成为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论与特质。
好人今生所以受苦报,是因为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报,而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
但是因为善因薄弱,善缘未熟,所以须等待来生后世再受善报,恶人做恶,反得好报的道理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