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源佛教网

搜索
查看: 621|回复: 0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法华经》

[复制链接]

1847

主题

1914

帖子

67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83
发表于 2020-11-30 19: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华赞偈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意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余字。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最后八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

《妙法莲华经》,本经以喻而立经名。“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在佛教中是最为常见的譬喻和形象。有“微妙香洁”的功德,而又以“微妙”之功德代表智慧,以“香洁”代表慈悲德行,以喻大乘菩萨智悲双运,为悲悯众生,而发宏愿,于五浊恶世中行难忍之行救度众生,却又不为五浊所染,如同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却不为所染,故有此名。

《法华经》的主旨在阐释佛出现世间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让一切众生,无论声闻、缘觉还是菩萨,都能通晓佛陀的知见,以成佛为目标。法华会上,佛陀也为与会大众授记:只要听闻受持《法华经》,无论男女,甚至异类众生,都已种下成佛的胜因。

大乘佛法兴起的时代,即有“声闻”、“缘觉”二乘,也有“行菩萨道”之大乘。《法华经》提出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化城喻品”所说),开启了“回小向大”的门径。



最能体现法华圆教的科判是智者大师二门六段的分科法。智者大师从一代圆教开显的主旨出发,将《法华经》二十八品大致分为本、迹二门。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此二门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总共六分。这一独特的科判分法被称为法华二门六段分科法。

《法华经》前十四品名为迹门,是阐明释迦最初成道已来,及中间施化节节,唱生唱灭,以至于今成佛度生,皆是从本垂迹,故名迹门。“迹”是佛陀垂迹化用,佛陀应化人间必然有教化众生之大用,即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如来说三乘是为了一佛乘,三乘人最后都要归入一乘。这是法华迹门的宗旨。

《法华经》后十四品名为本门,是说明世尊久远劫前已成佛果,为了度化众生,故示现灭度,这是为了去除以释尊为伽耶近成垂迹示现之权佛的情执,以显示久远实成的本地本佛。如《寿量品》所说,佛的法身本无生灭,报身寿命无量,为了度生之方便,故唱生唱灭,而为本垂迹,开迹显本,废迹立本,令众生去除对佛身的偏执,这是本门的主旨。

古德云:成佛法华,富贵华严,开慧楞严。历代祖师都教于大众必修三大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对佛教有着无尽的贡献 ,有度众生无量的魅力。《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佛陀指出种种法门只是方便之说,最终目的无非令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得证佛果。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种种譬喻的目的就是为唤醒沉沦无知的众生,告诉所有众生,佛就是因一大事因缘而出世于这世间,教授他们成佛的方法,这才是佛陀的核心本怀,最为究竟圆满之说。本经不弃三乘而赞一乘,肯定每个人都是未来佛、广摄有情,加之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妙法莲华经》是中国佛教信众最为普遍的修持法门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